探寻古迹
——上海浦东地区海岸线演变与成陆过程野外教学实践活动
2024年5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野外教学实践活动在上海浦东地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史地所精心组织,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上海浦东地区海岸线演变与成陆过程的历史变迁。高桥中学地理学科三位老师刘世安、任前、陈雪莹受邀参与,共同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痕迹。
清晨,三位老师满怀期待地抵达复旦大学,在费杰教授、杨秋泓老师、李怡洁博士的带领下,与来自复旦大学的学生们一同出发,前往活动首站——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这里曾是古代人类活动的繁荣之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老师们和同学们沿着遗址公园内的指示牌,仔细观察着每一处遗迹,感受着古代文明的魅力。
随后,一行人来到进才中学国际部严桥遗址和沪南路川杨河桥边,这里同样见证了上海地区悠久的历史。老师们和同学们认真聆听费杰教授的讲解,对古代上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午餐后,队伍继续前行,来到了下沙老街东盐铁塘边街边公园。这里曾是上海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盐铁贸易的集散地。老师们和同学们沿着河边漫步,感受着古代贸易的繁荣景象。
下午,一行人来到了南汇福泉古寺。南汇福泉古寺,恰处于元代海岸线的旧址之上。在这古老的庙宇之中,矗立着一棵千年银杏树。它静静地伫立,枝繁叶茂,仿佛一位岁月的见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片土地沧海桑田、促淤造陆的过往。
紧接着,队伍来到了南汇一中,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老师讲解这里曾经的古城墙,也参观了学校的文庙,感受这里浓厚的儒家学术氛围。在孔子像前,一行人留下合影。
最后,一行人来到了华亭海塘奉贤段,这里是清代海岸,同时,上海地区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老师们和同学们沿着海塘漫步,想象着曾经海塘边波涛汹涌的模样,在老师的讲解下,也了解曾经古代人民利用河道运石建造海塘的智慧,感受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所付出的努力。
此次野外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让三位老师深入了解了上海浦东地区的历史文化,还让他们对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
在这次非常有意义的野外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内心充满感激,首先想向复旦大学史地所的组织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用心规划的每一个环节,如同历史河流中闪耀的宝石,串连成一条引人入胜的知识探索之旅。与复旦学子的同行,这种跨学校、跨年龄的合作与知识交流,让整个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实际意义。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刻体验到,地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记载,它更是一种实地可见、可感的生活痕迹。不论是河流与海岸线的变迁,还是古树年轮中的时间印记,每一处遗址、每一块古砖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过去,告诉我们地理是活生生的,它是我们文化身份的一部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也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实地考察的经历,让我们突破了教科书的界限,亲身体会到了文化的魅力与深度。此行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我们在知识上,对上海浦东乃至江南地区的地理变化、文化演进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入的理解;在技能方面,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了实地考察和研究的能力;在情感和价值观上,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海岸线变迁的回顾,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启发,它激励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收获,持续学习、勇于探索,为维护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辉煌贡献力量。再次向所有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是你们让这次活动成为了难以忘怀的心灵之旅。
撰稿:陈雪莹
审稿:刘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