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芬兰埃斯波市高中师生登上了赴中国上海的飞机,4月12日正式来到高桥中学,开始为期10天的芬中交流第一阶段(中国)活动。
对大多数人来说,芬兰这个国度既遥远又陌生,似乎除了冰天雪地和诺基亚,还真说不上有多了解。借着此次交流活动,负责接待的老师同学们也都提前做了功课。不做不知道,一做就不由紧张起来——芬兰是北欧的一个“小国”,人口只有500多万,但在PISA调研中,芬兰青少年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多次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建国不过百年(是啊,还不如我们学校年头长),但已经出了女总统;不仅科技发达,moomin、marimekko这些个性鲜明的设计品牌也很出名。总之,这样的评价,让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我们有悠久的文化积淀,而他们则是一个完全新的国家,文化的差异、教育的不同,该如何更好的彼此学习?
4月12日,芬方师生抵沪,中方高桥中学安排了简洁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张东升校长亲自致辞,对活动顺利进行寄予美好祝愿
芬兰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生活、教育等差异较大,高桥中学交流活动工作小组经过半年多的缜密筹划,安排师生参加了一系列充实丰富的活动,以期让他们在短短一周内,对中国悠久的历史、现代城市风貌、百姓生活、学校课程等有更多的接触和更好的了解。
(一)学习之旅
1.常规课堂体验
4月13日,芬方师生踏着第二节课的铃声,来到了高一(1)班教师,参与到徐洁老师的语文课《边塞诗》上。前一天晚上,几位芬兰学生还预习了边塞诗,用芬兰语拼音辅助,在课堂上朗读了诗作。虽然是全中文的课程,但通过苍凉雄壮的古乐、壮丽的边塞景色、郎朗的读书声,芬方师生也感受到了唐代古诗的意境。
接着是王菲老师的音乐课《中国民歌随想》,师生不仅现场聆听了不同地域特色的中国民歌,还欣赏了高二(9)班同学的民乐演奏,并有幸亲身拨弄乐器。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则是陶乃徵老师的花式足球课,在老师的示范下,擅长冰雪运动的芬兰学生,尝试了几个颇有难度的技巧动作。下午,芬兰学生在方冉冉老师带领下,走进了中国山水画的世界,并和中国学生一起,当场绘制了高桥中学校景。
2. 全球视野与文化碰撞
4月13日下午,芬兰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分别介绍了芬兰的国情政治、文化习俗、学校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设计了内容丰富的问卷测试,与在场的2个班级学生及部分老师进行了互动,一下子就拉近了中国师生与芬兰的距离。
4月14日,朱咏梅和瞿娅妮老师用英语分别给芬兰师生带来了《上海高中数学学习示例》和《Chineasy》两堂课,让芬兰师生了解了上海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目标和方法,通过简单汉字学习,了解了中国文字文化的悠久历史、构词原则。
3. 探索实践
作为高桥中学的创新课程,4月14日,符裕、彭晓岚老师又向芬兰师生介绍了我校的环境监测体系和创新实验室使用情况。注重环保、有丰富经验的芬兰师生对此很感兴趣,还介绍了芬兰在这些方面的做法。